本網記者 張再行
2022年8月,山東省濟南西城實驗中學教師王東寬毅然決然背上行囊,來到1400余公里外的武隆支教,這是他在2011年支教新疆后,開啟的第二次支教工作。
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孩子,妻子又在外地上班,且有過支教經歷的王東寬完全可以不用去武隆支教,可為什么他還要主動請纓前往。對于兩次支教經歷,王東寬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老師該是什么樣子?國家需要我們做的是什么?支教的經歷恰恰給了我思考和行動的空間?!?/p>
首赴塔城,一片赤誠灑邊關
2010年,在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工作的王東寬經過層層篩選,成為該省第一批對口支援新疆塔城地區托里縣援疆教師。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援疆無小事,支教無小事?!?011年2月,跨越5000公里距離,王東寬來到位于新疆最西部的托里縣,彼時的北疆,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沙漠上鋪滿了厚達1米多的積雪?!斑@里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與內地相差很大,但這正是援疆支教的意義所在?!泵鎸@惡劣的自然環境,王東寬沒有退縮,相反他還暗自下定決心,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支教工作做好。
援疆期間,王東寬在擔任理科組組長的同時兼任著班主任工作,他所帶班級的45名學生由17個民族組成,由于民族習俗不同,加之學生多習慣說少數民族語,教學工作復雜且難度大。
“普通話與民族語”“大美新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好習慣與人生……”針對這個特殊的班級,王東寬創設性地開設了豐富的主題教育班會,串聯起學生成長的精神鏈條,引導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增強了學生對祖國大家庭的認同感。
“多虧王老師及時送孩子來醫院,才保住了孩子的胳膊?!蓖鯑|寬雖是男老師,但他卻很細心,援疆期間,班里有名大夏天還穿長袖襯衣的小古同學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是因為小古胳膊骨折擔心無錢醫治而想瞞著家人和老師,了解情況后王東寬立即帶著小古才到醫院治療,這才讓他的胳膊及時得到了治療。
在托里的2年時間里,像這樣的事,王東寬做過很多,他也逐漸成為了學生、家長最信賴的貼心人。他所帶的班級更是創造了當地高考的歷史最佳紀錄,成就了一批優秀的新疆孩子。
援疆結束了,但信任并未結束,經過兩地政府協調,隨同第一批援疆教師回來的還有6名新疆學生,他們將在遼寧培養三年,王東寬又成為了他們的生活班主任。經過三年培養,6位同學都被重點大學順利錄取,其中一位同學還考取了北京大學。
情系巴渝,毅然走上二次支教的路程
2014年,王東寬通過公開招聘回到了家鄉山東省濟南市,成了濟南西城實驗中學的一名教師。雖然妻子仍在150公里外的濟寧工作,但比起遼寧,距離縮短了近10倍?;氐綕虾?,兩個孩子跟隨著他在濟南生活,這樣的日子王東寬很是滿足。
可平靜的生活剛剛過了幾年,新的挑戰又擺在王東寬面前。
在國家開展東西部協作工作大背景下,濟南市教育局以“武隆所需,濟南所能”的誠意,“組團式”推進與武隆的教育協作。2022年8月底,王東寬所在的濟南西城實驗中學也接到要選派一名生物教師赴武隆支教的重要任務,幾天后就要出發。
考慮到王東寬家庭實際,學校最初并未將他納入考慮人選,但生物組絕大部分是女教師,且多人處于孕期、哺乳期或孩子幼小,派誰去?學校為了難。
“去支教沒誰比我更合適,家里的困難我想辦法克服?!蓖鯑|寬主動找到學校負責人。隨后,他將70多歲的父母接到濟南照顧5歲的孩子,自己則毅然走上了二次支教的路程。
來武隆支教的王東寬身兼數職,除了擔任濟南市“協作團隊”的聯絡員外,他還承擔起武隆中學“魯渝協作班”和“清北班”生物教學和援派班主任工作。
可第二次支教,王東寬這個老師傅卻遇到了不少新問題。
武隆人基本都說方言,語言溝通成為障礙;這里有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交往也要注意民族融合;地域不同、生活習慣、風俗文化也有很大差異。
面對這些,王東寬沒有半點退縮,為近距離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王東寬常常利用假期和周末時間跋山涉水走訪學生家庭,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他還自己出資以獎學金形式對品學兼優學生進行獎勵……慢慢的,同學們越來越喜歡王東寬。
傾心教研,樹起“魯渝協作”支教典范
來到武隆后的王東寬牢記濟南市教育局的囑托,主動了解武隆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理念,了解老師們的業務需求。經過長期與老師、學生深入交流,王東寬發現學生們最受困擾的學習習慣是被動接受知識,老師們最大的困惑是不能將先進的理念和實際的課堂教學聯系起來。
“研而不教則空,教而不研則淺”。針對武隆教學教研現狀,王老師并沒有直接給老師們提出建議,而是從自己的課堂開始,嘗試探索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讓課堂成為可學、能學、學之會用、用之有效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他還多次為武隆區教育系統送課、評課和研討交流,向老師們展示“任務驅動”模式的備課、上課、評價等具體可操作性的做法,老師們紛紛稱贊“任務驅動”模式很具創新性和實用性,解決了從老師教轉化到學生學的課改難題。
2022年9月,王東寬被武隆區教師進修學校聘為“國培計劃”指導教師;2022年11月,在武隆區教委的推動下,成立了武隆中學“王東寬高中生物名師工作室”。工作室制定了三年規劃主要研究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推廣、“高階思維”的教學研究、“高考試題命制”研究。老師們也紛紛主動報名參加,積極上新課改展示課,現在工作室的老師們已經能獨立備出“任務驅動”模式課例,熟練操作“任務驅動”式課堂教學,形成了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風采共同綻放的課堂新模式。
王東寬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引領著武隆教學,在進行的6次渝東六區聯合考試中,他所帶班級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所創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已在武隆生根發芽。與此同時,在他的協調推進下,武隆中學與濟南西城實驗中學建立起“高中生物孿生學科組”,除了線上聯合教研,雙方還互派教師跟崗學習,更深更廣實現跨區域合作。
不久前,武隆教師到濟南西城實驗中學參觀,當得知王老師被學校推選參加齊魯最美教師和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時,大家激動地說,我們武隆教師一定要為王老師加油、點贊。